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文化与旅游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工作>> 正文>> 团学工作

龙州红韵映非遗,文旅学子薪火传——文化与旅游学院学子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07月18日 | 点击:[]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汲取成长养分,锤炼过硬本领,积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7月14日,文化与旅游学院龙州星火青拓团社会实践服务队怀揣着对社会服务的热忱与担当,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使命,满怀豪情地奔赴崇左龙州县,正式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者抵达龙州青年驿站后合影

 

  活动伊始,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精心筹备,以援藏青年杰出代表俞秀松的先进事迹为切入点,向小朋友们生动讲述其在艰苦环境下无私奉献、心系国家的高尚情怀与不凡历程,为孩子们树立起崇高的人生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激励他们传承先辈精神,在成长道路上勇担重任。随后,团队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扎染这门古老而富有魅力的非遗技艺,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徐徐展开,追溯至扎染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深入剖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生动展示了这一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独特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在讲解扎染技法精髓环节,成员们细致入微地演示了从布料的精细折叠、巧妙捆扎,到染色、均匀晾晒等一整套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层层剖析,抽丝剥茧,让小朋友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充分领略传统扎染工艺巧夺天工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与匠心的传承,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无限向往,为后续实践操作筑牢理论根基。

实践服务队员讲解扎染技巧

 

  进入实操阶段,团队成员与青年驿站的小朋友们热情互动、携手共进,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充满创意与乐趣的手工扎染之旅。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灵活的小手,将素白棉布通过折叠、捆绑、缠绕、夹固等手法巧妙塑形,精心设计出独一无二的造型样式。随后,孩子们将塑形后的棉布投入天然植物染料中,亲眼目睹布料在浸泡、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奇妙色彩变化,亲身体验传统扎染技艺的神奇魅力。经过固色、清洗、拆解等一系列严谨工序,原本朴素的布料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华丽转身,蜕变为一幅幅蓝白交织、独具匠心的艺术品让小朋友们沉浸在创作乐趣之中,不时发出对传统技艺神奇魅力的由衷赞叹,欢声笑语回荡在实践场馆的每一个角落,展现出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的蓬勃活力与无限生机。

 

师生实践服务队指导小朋友捆绑棉布1

师生实践服务队指导小朋友捆绑棉布2

师生实践服务队指导小朋友捆绑棉布3

扎染成果展示1

扎染成果展示2

  在充满温馨氛围的龙州青年驿站,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并送上了五彩斑斓的彩虹般的马克笔、彩笔、铅笔,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将扎染作品中的创意与想象延伸至更广阔的创作领域。在蓝白交织的扎染作品旁,孩子们或精心描绘或大胆涂色,真理的种子在色彩交织中生根发芽,与传统非遗技艺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传承画卷。亲手实践扎染过程中,孩子们于浸染与晾晒的交替变化间,细腻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与无限创意,不仅熟练掌握了非遗技艺的操作要领,更深刻领悟了蕴含其中的匠心精神与文化内涵,为今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师生社会实践服务队与小朋友们扎染实践合影留念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与旅游学院龙州星火青拓团以扎染技艺为纽带,成功搭建起高校学子与乡村儿童之间的文化交流桥梁,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沃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同时,也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深刻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切实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实现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目标,为乡村发展谱写了激昂奋进的青春乐章,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壮丽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开启了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撰写:龙州星火青拓团

编辑:龙州星火青拓团

一审一校:陆娇

二审二校:陆萍

三审三校:刘仁礼

 

上一条:“以心迎新,共赴青春新旅程”--文化与旅游学院2025级高职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下一条:旅游管理系中职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文化

关闭